一、纯电动汽车的市场可接受性
在人均GDP低于?8,000的国家,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市场份额几乎为0%;
28个欧盟成员国中,有一半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份额为0.75%或更低;
相比之下,新能源汽车市场份额超过1.8%仅发生在人均GDP超过35,000欧元的国家。
由于这种不平衡,如果想要达到在欧盟范围内实现平均30%的水平,在这些富裕的西欧需要超过50%才行。
当然这里也是我有些困惑的地方,欧洲这里对于电动汽车的购买价格是限制其使用的核心要素。在中国可能与之有点分离的地方,主要是消费升级和快速的经济发展,让我们对于车价特别是贷款后还款的车价并不敏感。
在欧洲这样的情况下,政府提不提供激励的措施,就是与人均GDP有差异的地方,如西班牙、意大利等国家与瑞典这样的企业存在很大的渗透率的背离。
二、充电设施
76%的充电设施集中在4个欧盟国家,近30%位于荷兰(32,875)、22%;
在德国(25,241)、法国14%(16,311)和英国占12%(14,256);
要实现更高的平均渗透率,未来到2025年至少需要200万充电设施,需要在不到7年的时间里增加二十倍,而且可能继续形成更大的分布不平衡;
像罗马尼亚这样的国土面积广阔的国家,只有114个充电点,占欧盟总数的0.1%。
欧洲的充电设施欧洲的充电设施
电动汽车,电动汽车,人均GDP,欧洲国家,欧盟成员国,新能源汽车
三、没钱
政府对充电基础设施投资没有切实的支持:
只有三分之一的欧盟成员国为充电基础设施提供补贴措施,在此类基础设施的投资需要国家层面的支撑,还有实际运营商投资;
在不提供补贴资金的情况,让消费者去选用新能源汽车,只能通过让他们看到更多的充电设施,让普通消费者成为充电党,改变习惯。
各个国家在新能源汽车充电基础设施纲要(DAFI)的执行力比较弱,没有特定的目标下,很多国家其实没有很认真的在做。
目前政府层面把车辆的CO2的排放基本与车企挂钩,但是与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之间没有建立关联,在欧洲车企没有那么多资源去覆盖充电桩,因此很多政策没有让消费者的接受度挂钩。